中秋月明

2010年12 月12日 / 文学转载 / 没有评论 / 2,621次

作者 杜成明
在中国人的心里,月是中秋的背景,也是中国最动人最纯真的面容。因为中秋,月才更加晶莹和圣洁;因为有月,中秋才更加温馨和丰润;盈盈的月光,不仅让古代的文人墨客纷至沓来,更让他们“居高声自远,月下独轻吟。”一章章精美无比的诗句,千秋传诵。月的中秋,在古老的描述里,被人们提炼得那么精彩,那么精致,那么精妙绝伦。

节气,代表着季节的一种顺序。而中秋,不仅点燃了我们内心的激情,也点燃了我们最宽广的梦想。风俗中长大的月亮,在诗意的夜晚,依然透出几分固有的清纯和庄重。中秋起源于古人对月的崇拜、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、以及古代秋天报拜土地神的遗俗。这些像经文一样饱含着诗意的故事,在岁月的轮回里把人世最美的眷恋交给延伸的遥远,在广袤的天际间撒下反复的浅吟,渐生低眉地怀想。

中秋,是思念的日子。因为中秋,月亮才有了永世的歌谣。《礼记》上说:“天子春朝日,秋夕月。朝日之朝,夕月之夕。”这里的夕月之夕,指的正是中秋之夜祭月拜月的情景。鲜活细腻的触角从宫廷,达官显贵,逐步沿袭于民间,经久不衰。中秋祭月早于周朝。民间拜月始于魏晋。到了唐代,中秋赏月日渐盛行。到宋代,正式定为中秋节。沿着千年的屐痕,我们分明能找到中秋恒久的背景:那一轮皎洁的月亮,像一只远古纯净的琥珀,散发着纯朴古典的韵味,在执手相亲的人间,享受着安谧祥和的栖歇。

正是这样,那一扇扇开启的窗子,那一双双用手慢慢拂过的供品,无语而又忠实地衬托出一帘青幽地祈福。有着月亮一样质地的中秋月饼,更让人们在心灵低回的呢喃里,见证着过往的岁月和一个个时令上的仲秋。月光朗照的小院,那些和月亮一同升起的香火,似乎隐含着某种恬美的旧梦和我们来不及诉说的期许。八月风轻,我们抬眼望去,头顶是幽蓝的天幕,上面横着几盏稀疏的星斗。我们站在中秋的月下,正是这一轮月亮,曾经照亮过无数的古人,也同样照亮现在的我们。那清澈的眸波,沉浸在岁月的微茫里,一次又一次洗过记忆的碎片,越过我们的村庄,穿过我们的家园。

中秋,是团圆的日子。明月升起,紫气东来。有意味的中秋之月,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开始。在一片夜色温柔的旷地,我们还能依稀看见那一扇扇开启的窗子,那一颗颗虔诚的心灵,那一抹抹孩子一样开心的微笑。几多的痴怨怀想,几多的春悲秋恨,只是一滴月的残露,圆也罢,缺也罢,都是人世清澈的心灵和忧郁的花朵;都是人们对丰满自足的向往;都是人们渴望亲情,渴望团圆,渴望康乐的寄托。
?
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,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, 写在纸上的月亮,以温柔绮丽的姿态引导着我们的心灵,向深邃的夜空,向无限遥远的终极伸展着我们不能停止的渴望。挂在天上的月亮,以苍穹的湛蓝擦拭我们飞翔的翅膀,以无穷的奥秘辉映我们的梦想。在天上,在心上,我们渴望奔月,渴望人类与宇宙对称的深远和辽阔。月亮是我们的梦,梦就这样召唤着我们,召唤着我们穿越时空,踏月追风。

穿越浩瀚的银河,被月亮镶嵌的梦,具备了无限的属性。自然之子天真而崇高的想象力是对我们神五,神六的理想设计。当我们通过超越自身而实现人类对月的最好抵达。华夏人几千年的美好向往,终于与多少代人的热烈渴望有了一个完美的对称。身融月中,我们纳百川之琼桨,含高天之雨露,亦俗亦雅,亦奔亦放,亦幻亦真。今夜,水边的洞箫如花开放;今夜,就让我们返回月亮的身旁。这种宇宙里显现的最美好的背景,这种人类揽月的壮举,注定是中国最壮阔,最坚实的中秋背景。


提交评论